农家乐、乡村游,搞清楚这几个问题,就不怕没人来!
信息发布者:邓桃云 2019-05-03 18:17:41 转载
农家乐、乡村游,搞清楚这几个问题,就不怕没人来!中国乡村之声 昨天
又逢五一,各大景区均是人满为患!
不少乡村游、农家乐就被预约满了。相对,也有些农家乐的游客并不多,看着别人的农家乐生意火爆,为啥自己的就冷冷清清?
且看分析......
问题一
模式太雷同 缺乏吸引力
“风景挺美的,但是休闲方法、项目千篇一律,每一家都差不多。”不少游客会有这样类似的感慨。
如果你们村的乡村游和大部分的乡村风景雷同,你的农家乐,只有吃饭、喝茶、钓鱼、采摘、打麻将,游客的兴趣分分钟就熄灭了。当走遍大江南北都只能看到花海,哪里的农家乐都能喝到土鸡汤的时候,吸引力估计早就淡到九霄云外了。像采摘、垂钓已属低配项目,陷入类型单一的低层次重复开发,缺乏深度参与性。
对症下药:深挖传统文化、突出地方特色
什么是特色?无非就是人无我有,人有我专,人专我特的东西。但当你的独特性被别人复制,竞争力也同步下降,咋整?
其实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搞所谓的特色。每一个乡村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。在这些地方去挖掘“乐”、深挖其文化资源,就能达到观赏性和游玩性俱佳的效果。
我们不妨借助一下国外的经验。
在南非有一座莱赛迪民俗村,这座民俗村的运营模式就很简单,但他们却把几个简单的“套路”渲染得淋漓尽致。每当有客人来,这里的原著村民就会盛装在村口迎接,他们脸上的善意微笑,明显能感受到并不是“职业训练”出来的。
走进村民的院子,当地的“白牙勇士”还会用舞蹈来欢迎到来的客人。看完舞蹈之后,当地的导游就会带着游客参观民居,这些民居并不是空无一人的展览馆,而是当地村民自己居住的房子,走进屋子你可能会看见一群玩闹的小孩,或者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妇女,而这些村民本身也是展览的一部分,他们要展览的内容就是自己平时的日常生活。
到了午饭的时候,如果游客愿意,还可以留在村民家里一起吃顿饭,还能和当地妇女学习用传统方法制作玉米面饼,尝一尝自己亲手做的民族美食。现在,这座民俗村已经经营了十多年,而村里全部的演出,其实都是由当地村民“本色出演”,这种方式不仅能保持村民原本的生活,也能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。
其实,现在国内类似的沉浸式民俗体验也有很多,比如浙江乌镇就有一处民俗旅游村,来到这座旅游村,游客都会好好住上几天,把自己变成当地的农民。游客在这里需要自己摘菜,自己做饭,平时,村里也没有什么服务人员,拿钥匙入住后,就全都需要自己劳动,自己体验了。这种体验方式看上去简单,但却实实在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入驻。
看完这些例子,我们或许会有一点点启示。其实,乡村旅游最注重的是细节,成功的乡村游也赢在细节。可是,如何做好细节工作呢?归根到底,还是需要我们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,只有尊重当地的文化,才能从根本上保护、延续乡村的民俗。
问题二
“大洋怪”项目让乡村游本末倒置
有不少农家乐为吸引人气,花大价钱购买所谓的高科技项目,但这些项目和农家乐以及乡村的气场完全不符合,并且很容易被复制。这些大项目难免大动土木,本来韵味十足的乡村,被改得面目全非,这样的资源毁掉容易要恢复起来就难了。
对症下药:韵味+情怀
对于高科技项目,最好少用,用也要增强其融入感。乡村游的兴起是由于都市人厌倦了钢筋水泥丛林里紧张的都市生活,想回归到自然、质朴的农村生活。农家乐要体现出“农家”,不要包含太多的城市元素。从设施到菜品,都得有乡村的独特韵味儿,投其所好,勾出游客淡淡的乡愁,情怀也就做到了。
问题三
地点偏僻 卫生条件差
虽说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但像五一这种小假期只有四天,远途旅行显然有点紧张。如果农家乐地理位置太远,会让游客一开始就产生抗拒心理。同时,有的农庄一味求“土”,卫生条件差,服务跟不上消费需求。
对症下药:加强宣传度
“近”是个十足的诱惑因素,在城郊附近的农家乐自然非常吃香。如果你的农家乐过于偏远,就要学会通过微信、微博推介农庄、实时制造话题引起关注。环境一定要舒适,虽然是农家,但是也要做到干净整洁,尤其是厕所哦。
乡村游的主旋律就是慢生活,营造出好的氛围,传递出舒适的生活理念,融入民风民俗等文化特色,让乡村游更舒心自在,令人向往,更具有治愈性。抓住了游客的精神世界,就抓住了致富的方向,那么你的农家乐就不怕没人来!
本文来源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《三农中国》、农视网
编辑:韩晓 // 责编:杨滢 // 监制:汪群均
点赞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相关热词搜索:
声明
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